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首页 | 本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 服务指南 | 资料下载 | 语言文字 | 联系我们 | 教学成果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总结报告
2024-08-28 09:46   审核人: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基于“双线三段六步”模式的    

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    

一、成果形成的背景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育数字化创新,使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目前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传统教学效果堪忧的现象,而混合式教学能够将线上数字化课程与线下传统课堂进行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资源,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立足于当前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研究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所在。  

本成果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战略,聚焦探索符合现代智慧教育、教育数字化需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数字化创新、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开展、高职学生如何乐学会学并学会、线上数字资源和线下课堂的教与学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等问题,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线上教学、一流核心课程(线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为基础,从2020年起开始进行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  

二、成果主要内容    

本成果依托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后疫情时代高职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与实践》,遵循“教师善导,学生乐学会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七个教学要素,构建了“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教学诊改理念,构建了“诊评结合,四维全程”教学评价体系。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建设、课程应用及课程管理为切入点,汲取影响在线课程的8个因子,细化为36个观测点,形成了易实施、可推广的在线开放课程有效质量评价体系。  

(一)分析混合式教学七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混合式教学的七个核心要素(教学目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教学环境)之间存在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特定情境下对各要素及其关系的合理调配是提升混合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实施混合教学的核心能力。  

        

1 教学七要素关系图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开发与设计,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其他六个要素依据目标进行设计和配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加以组织;教学内容需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是为把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途径;教学反馈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促进师生交互,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因素;教学目的是否具有可测量性、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等,都需要通过教学评价来验证,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环境一般由学校统一构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决定了这些教学环境是否能够发挥出其教学的潜能,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实施的可能性与适用性,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探究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混合课程在线    

部分的构建    

       

2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混合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课程前期分析,旨在明确课程基本情况、分析课程现有问题;课程整体设计,旨在围绕教学目标搭建课程框架;课程单元设计,旨在针对各个学习单元进行设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混合课程在线部分的构建包括课程基础信息、课程整体建设和学习单元建设三个环节,与混合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课程整体设计和学习单元设计三个环节相互对应。  

       

3 混合课程在线部分的构建  

(三)构建“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    

“双线”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两种角色线,二是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场景线,“三段”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六步”指知识入、学生究、教师讲、练深化、价反馈、展巩固六个教学步骤。这六个教学步骤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置,包括了师生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4 “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  

(四)构建“诊评结合,四维全程”教学评价体系    

       

   

   

   

   

   

   

   

   

 

 

 

 

 

 

 

 

 

   

5 “诊评结合,四维全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基于各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把综合性评价贯穿课程全过程,从“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增值性”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增值性评价在评价基础上奖励附加分。利用学习通、虚拟仿真软件、实操考核等信息化平台收集教学全过程数据,及时发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每次课的进步增值,及时表扬进步,反思退步,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即诊即改,实现“即诊即改、以评促学”  

三、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    

学校层面加大对混合式教学的政策及技术服务支持,一是加强对线上教学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平台技术服务,推进线上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二是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对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切实有效的评价手段。  

(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线上教学技术、教学平台  

使用等信息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比赛、教学能力比赛等,全面提升教师在线课程建设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发数字化资源,推进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下一流核心课程建设的覆盖面。同时,对已上线运行的课程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体系。  

(三)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充分依托线上平台,如超星泛雅、智慧职教、智慧树等,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培训,使学生更好更快掌握线上学习平台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完善混合式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结合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不同的学习进阶任务,实现校内外各层次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知识拓展等。  

(四)规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构建“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线,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场景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知识引入、学生探究、教师讲析、练训深化、评价反馈、拓展巩固六个教学步骤涵盖师生教学活动全过程。    

(五)完善评价体系    

通过构建诊评结合,四维全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依托课堂教学、网络平台教学的混合教学及诊评实践路径,多维度实施教学监导与评价,组织校内多方主体参与教学督导评价,把综合性评价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理论上的创新    

一是重新梳理了教学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提出了混合教学设计中的七个关键要素:即教学目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教学环境。在处理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线下二者关系上,坚持“线上教学保基础,线下教学促能力,线上线下不分家”,线下教学活动要与线上教学内容相关但教学情景应有所差异,二者要有机衔接、合二为一。  

二是构建了“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六个教学步骤中融入主体自觉意识、自觉能力、自觉人格等相关内容,通过课前采取激励方式唤醒学生主体自觉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创设学习情境,养成学生主体自觉性;通过课中课后总结反思,完善学生主体自觉人格;通过开展知识学习、项目训练、合作互动、教与学的反思等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师生的主体自觉性,实现师生双主体自觉性共同提升,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提出了混合教学新模式实施的5要”关键点。3.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实施的“五要”关键点。一要按照简单易行、师生互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资源优质等五方面指标来选取线上教学平台;二要满足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灵活性、互动性、细致性、层次性、有效性的要求来建设线上课程;三要按照有“趣味”让学生愿意点开去看,有“亮点”学生看后还想看,有“实料”让学生能坚持看的“三看”要求来制作线上课程;四要建立过程+结果、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技能+态度的“四+”课程考核机制,多方位、全过程、立体化评价学生成绩;五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按照学情、教材、教法及教学条件,进行课下与课上混合、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混合、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混合,使混合式教学发挥1+1>2的成效。  

(二)技术方法上的创新    

一是构建并实施了“诊评结合,四维全程”教学评价体系。基于各专业课程标准要求,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从“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增值性”四个维度进行全过程评价,利用信息化平台收集教学全过程数据,及时发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每次课的进步增值,及时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实现“诊评结合、以评促学”  

二是形成了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在线开放课程的三个层面:课程建设、课程应用及课程管理为切入点,汲取影响在线课程的影响因子: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教学团队、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应用效果与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情况、课程管理及政策支持、数据分析、平台性能与服务,进而细化出36个观测点,形成易实施、可推广的在线开放课程有效质量评价体系。  

(三)实践模式上的创新    

 一是构建并践行了一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基于混合式教学特点,搭建“教务处-督导室-线上教学平台-教学系部-任课教师-学生”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实施及监督评价体系,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监控,落实教学和评价要求和质量标准。  

二是形成了依托不同专业、课程以及网络平台课程推广项目成果的实践路径。一方面通过各级培训以及网络平台课程向同类职业院校推广成果,另一方面依托通过各类活动、项目、现场交流、指导等方式推广成果。  

五、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本成果基于财经商贸类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市场营销基础与实务》、理工农医类省级一流核心课程(线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和公共基础类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三类课程进行了“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到全校及校外,教学效果良好,引领作用显著,具体如下:  

(一)教师教书育人成绩斐然    

教师全身心投入数字化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潜心探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21年以来我校立项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一流核心课程4门,其中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省级课程共7门。团队成员公开发表论文18篇,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省级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19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38项,省规教材2部;省级名师9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育管理人才4人,省级文明教师4人;476名教师被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双师型”教师。  

(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明显提升    

数字化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建设了优质实用、共享的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释放潜能、主动学习及全面发展。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课堂学生活跃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校外学员受益数日益增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在: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能够主动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实践技能提升,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更多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方法;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项目驱动和团队合作中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43项、二等奖103项、三等奖174项,学校获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三)“双线三段六步”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广泛关注    

本教学模式可复制、可借鉴、有推广价值2020年起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2021年立项为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受到了省内兄弟院校的关注。尤其在当下教育数字化、线上教育蓬勃发展阶段,混合式教学更是提到了重要位置,目前已有8所院校进行了借鉴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四)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发社会关注    

项目成果受益于社会,也引发社会关注,《央广网客户端》《河南高教》《河南教育宣传网》《河南高校行》《漯河宣传》《漯河教育电视》《漯河手机报》等省市级媒体报道了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案例。  

、反思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成果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二是完善教学资源建设和更新机制;三是优化教学流程和评价机制;四是加强与学生和行业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闭窗口

质量工程专栏  

 

* 专业建设
* 教材建设
* 教学成果
* 其他
* 课程建设
* 人才培养方案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 教务管理平台
* 尔雅通识课
* 英语四六级
* 普通话成绩查询
* 智慧树网上教育资源
* 教务管理平台2

Copyright © 2010 - 2011 教务处 All Rights Reserved